
機制砂在國內已經發展很多年了,從以往只是水工使用,到如今基建經歷了近30年。機制砂工藝也從單純的沖擊破破碎+振篩篩分發展到現在成熟的干、濕法生產工藝,干法為給料——粗碎——篩分——細碎制砂——分級模控——砂粉分離——成品入庫-拌濕運輸,配合除塵設備能夠形成了環保化的干法制砂工藝;濕法工藝變化性大,但基本包括給料、破碎、篩洗、回收、入庫、污水處理幾個環節,至于先篩洗再破碎、或先破碎再篩洗、亦或多次篩洗要根據原料情況而定。
從形式上來講工廠化制砂、塔樓式制砂等精品機制砂方案不斷的推陳出新,機制砂的品質逐步提升,與河沙的性能優勢逐步縮小,實現超越也只是時間問題。
相比河沙采集分散、個體,機制砂的加工在規模上要勝出很多,當然也存在著小型個體型開采,不過隨著水泥基建材、鋼鐵冶煉、國有建筑集團等大企業不斷的入局,大型的規模品質料場出現,小型的料場生存環境受到限制。工廠化的制砂和塔樓式制砂是整套的制砂方案,可通過PCL集中控制來把控整條生產線,相比河沙采集船的優勢不是一點半點。
總之,機制砂現在很火爆,很多地方都在上制砂項目,制砂設備的需求量也很可觀。這也說明目前我國大環境很好,內需環境優于外需環境。